发布时间:2007-12-24
1992年4月,93岁高龄的沙孟海先生亲自将钱湖帖石刻一方(连拓本挂轴)、手稿九开、大小卷轴二十八件、楹联八副、题额六件、印拓三十八件等共计92件捐献给鄞县人民政府。之后不久,上述作品正式移交至鄞州区档案馆保管珍藏。
沙孟海原名文若,号石荒,1900年出生于鄞县沙村(今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沙村)的一个名医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早习篆刻,曾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历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终身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等职。沙孟海早年从冯君木学古典文学,从吴昌硕学书法篆刻,因此其书法由篆隶入手,下逮汉魏碑版,代表北碑雄强一路,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年以后多作真行草书,探综众长,融会贯通,尤其善作擘窠大字,人以为“海内榜书,沙翁第一”。其擘窠榜书气势宏大,点划精到,富现代感,以气胜,且越大越壮观,上世纪50年代沙孟海书写的灵隐寺“大雄宝殿”匾额和他在87岁高龄时书写的六尺见方的巨幅“龙”字,都是他擘窠大字的代表,被书法界誉为极品。
沙孟海积七十年之书法功力,被人们尊为当代书坛泰斗。他知识广博,阅历宏富,治学严谨,对书法学、古文字学、篆刻学、金石学、考古学都有精深研究。他一生仅书学方面成就就有《近三百年的书学》、《印学概述》、《沙孟海论书丛稿》、《印学史》、《中国书法史图录》、《沙孟海书法集》、《兰沙馆印式》、《沙孟海写书谱》等。除前述沙孟海先生捐赠的作品外,1996年,沙孟海先生亲属又将整理的其遗物中的700余件作品,捐赠给鄞州区档案馆,该批遗物包括:书法作品105件(含无名章作品);榜书复印件23件;文史抄本5册;藏印59方;书画藏品81件;文稿192件(含部分复印件);书简322通;其他图书、文史资料200余件。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其中不仅包括了沙孟海先生的诸多作品,还有黄宾虹、徐悲鸿、章太炎、启功等名人的手札和作品。
作为鄞州文明之邦的物质见证,鄞州区档案馆将沙孟海先生捐赠的所有作品列为珍贵馆藏。为激励当代鄞州人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学习前辈们坚忍不拔、勤学奋进的精神,同时也为了满足广大公众的需要,鄞州区档案馆立足馆藏的沙孟海书画珍品,围绕“展现史实,提炼精华,拓展精神”这一主题,设立了颇具鄞州地方人文特色的 “沙孟海先生翰墨人生陈列室”。陈列室主要展示了一部分沙孟海生前工作、学习和生活等照片图像资料、文献资料、手札和部分手迹珍品等,包括沙孟海年表、百印选、纪念文集、风雨录等文献资料10余件,有墓志铭、题词、手札等21幅,各种学习工作及生活照片等图像资料40余张。其中巨幅“龙”字、“百年树人”横批、潮县经游记,碑拓、“大风表东海”条幅等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这些书体形式各异、反映不同时期面貌的一幅幅精革之作中,观众可以领略沙孟海郁勃飞动的书风,其字里行间游龙舞凤,气势非凡,飘逸游洒中极见法度,凝重质朴处而能通神,展示了一代大师的书艺风采。
陈列室自2006年初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络绎接待了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学习。此外通过沙孟海书学院的牵线搭桥,鄞州区档案馆积极配合开展了对外艺术交流活动,并在各种重大活动期间,集中到沙孟海书学院展出或外出举办展览,积极传播沙孟海的书学思想,展示其书学研究和书法收藏。自今年年初以来,陈列室已接待数百位参观者,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书法爱好者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