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简介】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09年考入天津府立中学堂。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升入本科国文系,曾著《文学革新申义》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1918年参与组织新潮社,编辑《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为学生领袖之一。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实验心理学、物理、化学和高等数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1926年冬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1927年任该校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在中山大学创立语言历史研究所,任所长。1928筹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 1929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其间先后兼任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央博物院筹备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等职。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12月20日因脑溢血病逝。
【档案内容】本件档案系傅斯年推荐北大化学系毕业生的函件。
(上海市档案馆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