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畔的千年古村“绿野岙”

发布时间:2025-02-27

信息来源: 信息技术处

绿野岙,行政名为绿野村,位于东钱湖的东端,距下水2.5公里左右。这里背靠中峰山,面朝福泉山,风景秀丽,一条溪坑贯穿全村,弯弯曲曲,流经下水注入东钱湖,新建的韩天公路傍村而过。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但是这里环境奇幽,一年四季,溪水潺潺。每当雨过初霁,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因此提起它,东钱湖附近人人皆知。不过,关于这个富有诗意和文化的地名,还得从村子与四明史氏深厚的渊源说起。

航拍绿野岙 供图:史德芳

与史家的不解之缘

据1915年《东钱湖志》记载:“赠太史越国公史诏墓在绿野岙。”如今,村旁的相亭山上,还保存着四明史氏有名的人物“八行公”史诏和夫人徐氏的坟茔,以及800多年前气势不凡的墓道石刻。

上世纪80年代末徐氏夫人墓志铭在绿野岙发现时围观场景 供图:陈万丰

自从“八行公”史诏埋葬于此后,历代四明史氏后裔时常来到绿野岙,拜祭先祖或守墓等,并在史料上留下诸多的记载。如史诏的曾孙史弥大来到墓前,曾写下《谒越公墓》:“满眼松楸护石茔,此来倍觉暗伤情。烟云深处眠翁仲,俎豆香时荐特牲。一寺近回溪水曲,万山青向墓门横。杨花无限萦春思,送我轻舟十里程。”

徐氏夫人墓志铭拓片 供图:史宏

之后,史弥大最小的弟弟史弥坚在此建造“沧洲堂”,这在1915年《东钱湖志》中有记载:“沧洲堂,在绿野岙,袁清容尝于九月望日,过东湖上山僧能道。嘉定间,事出示史忠宣公所制沧洲堂上梁文。”由此可见,当时史弥坚建造“沧洲堂”时,还撰写过上梁文,同时也不难想象,他时常来此,对绿野岙相当熟悉。

《东钱湖志》关于沧洲堂的记载 史宏 摄

到了元代,史公福迁居绿野岙,遂成为该地的始祖,这在清代举人史悠诚的《光绪乙酉科》中有记载:“迁绿野岙十一世祖,讳公福,字寿叟,州学教谕,由鄞城湖西迁居绿野岙。”如今,这里以史氏人家居多,为丞相史弥远后代。

《东钱湖志》关于绿野岙的记载 史宏 摄

到了清代道光乙酉年(1825年),四明史氏二十四代世孙史义震来到绿野岙,从族人手里购得宋代四明史氏31幅祖像,重新增补题跋、装裱成册。从此,它们一直珍藏于张斌桥史氏宗祠内,只有到了家族公祭或重大节庆时,才被允许开箱示众祭拜,这在当时请人撰写的题跋中有明确记载。2003年,该套祖宗画像、传记及题跋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史家祖宗画像、传记及题跋》中的史诏画像及传记 来源:鄞州区档案馆馆藏

关于绿野岙的地名来历,民间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话说南宋时,有一年清明,史弥忠带着家人来到这里祭祖扫墓,见山岙竹木茂密,鸟语花香,泉如银蛇,风景如画,于是触景生情,遂自号“绿野”,并且还将此地命名为“绿野岙”。然而,在1915年《东钱湖志》中有明确记载:“绿野岙,旧有宋史氏沧洲堂,取义裴晋公以名其岙。”

历史上的“裴晋公”

那么,这位裴晋公是个怎样的人物?裴度(765年-839年),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被后世称为“中兴名相”。当时,以功封晋国公,世称“裴晋公”。

裴度画像 来源:南熏殿旧藏《唐代名臣像册》

这样一位令后世推崇备至的人物,为何跟“绿野”扯上关系呢?据《旧唐书·裴度列传》记载:“度以年及悬舆,王纲版荡,不复以出处为意。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

如今竖立于史诏墓前的墓碑残件 史宏 摄

另外,《新唐书·裴度列传》也有相似的记载:“度不复有经济意,乃治第东都集贤里,沼石林丛,岑缭幽胜。午桥作别墅,具燠馆凉台,号绿野堂,激波其下……”根据以上史料记载,裴晋公曾建有一座自己喜欢的“绿野堂”,并与当时的文学大家白居易、刘禹锡等人饮酒赋诗,过着不问世事的逍遥生活。白居易还曾赋诗《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从此,“绿野堂”被后世文人、士大夫所追捧和夸赞,并出现在众多诗词作品中。

如今绿野岙相亭山上“八行公”史诏的墓道石刻 史宏 摄

谁慕裴公名其岙

那么,绿野岙何以同裴度的“绿野堂”有关?这还得从史弥坚其人和相关记载说起。史弥坚,别号“沧洲”,曾授南宋兵部尚书。晚年退居的史弥坚同裴度极为相似,过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据他的墓志铭记载:“隆兴间,忠定建第于东湖……公(史弥坚)归葺新之,游居寝饭其中,日携亲朋泛凌风之舸,聆‘欸乃’之歌,朝霞夕月,相与宾饯于紫翠空蒙之间,觞咏逍遥,不知春秋之代序也。”

《余姚半霖史氏宗谱》中西山真德秀为史弥坚题写的像赞 供图:史习豪

另外,《余姚半霖史氏宗谱》中西山真德秀为史弥坚所题的像赞,为考证绿野岙地名的由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史家祖宗画像、传记及题跋》中的史弥坚画像 来源:鄞州区档案馆馆藏

“联辉世胄,济美雁行。为家之庆,为国之良,出则德成而名立,处则行表而言坊。抱经纶之硕画,乃至身于庙廊。跻三吏之重,更殊恩异数之煌煌。生为名世,殁有余芳。不以私而掩义,埙箎恩重,规劝无忘。慕裴堂与谢墅,而乐湖山以徜徉。昔吴泳行为之诔曰:在熙宁则不党于熙宁,如安国之于安石,在元祐则不趋于元祐,如大临之于大防。”“慕裴堂与谢墅,而乐湖山以徜徉”,这一句明确点出敬慕裴晋公者为史弥坚。再加上1915年《东钱湖志》的记载:“绿野岙,旧有宋史氏沧洲堂,取义裴晋公以名其岙”,可见当时史弥坚借用了裴晋公的“绿野堂”以名其岙。(作者:史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