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2-24
原藏于宁波江东区东郊乡东升村史家祠堂的珍贵档案文献《史家祖宗画像、传记及题跋》,于1992年由江东区档案馆征集收藏。经宁波市档案局组织专家鉴定、申报,2003年10月10日该档案文献被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这是我市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一件荣登国家遗产榜的档案文献。
据专家考证,史家祖宗画像作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五百年历史。画像中人物从冀国公(1035-1057)始,往下七世共三十一人,每幅画像旁附有其人传记。今日所见画册,是清道光九年(1829)史家第二十四世子孙史东农先生从族中购得,并重新用绸布装裱而成,传记部分由王德沛先生重新书写。时一些宁波名流看到这一失而复得的宋代史家祖宗画册及传记后,纷纷为画册的珍贵性及史家家族而赞颂,为其撰写题跋十九则。故此,《史家祖宗画像、传记及题跋》包括史家祖宗画像与传记及清代文人所撰题跋两部分,共计八十一件。
史家祖宗画像及传记所反映的主要是浙江鄞县史氏家族概况。该家族是南宋时期典型的名门望族,曾出现“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的极盛现象,时有“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一朝紫衣贵,皆是四明人”的美誉。该家族不仅留下了许多政论诗文著作,而且也有不少平寇、治水、理国、兴业的政绩流传,保留至今的大慈寺遗址、“德行桥”、“八行堂”等,就是当时人们颂扬该家族德与行的见证。该画册所载人物基本上包括了南宋时期史家家族的全部当朝官员,所附传记则详细记叙了其人的生平业绩,较为翔实地反映了史氏家族参与南宋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情况,通过这一窗口,可以对南宋时期的历史概貌加以了解研究。因此,此部档案文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以说,一部史氏家族史就是南宋历史的一个缩影。此外,画中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史家祖宗画像在中国美术史上也留有浓重的一笔。
画册中肖像及传记,起自冀国公史简,往下包括史询、史师仲、史浩、史弥远、史嵩之、史司卿等三十一位家庭成员,均为史氏家庭中影响力较大的人物。冀国公太夫人的贞行苦节,八行公先生的纯孝品德,道翁先生的知识贤能,沧州先生高卓特立的品行,碧沚先生的清纯人格,以及虚丹先生的儒学文章和政治业绩,等等,在南宋王朝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南宋“三相”——史浩、史弥远、史嵩之,先后任朝廷宰相要职,对当时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大影响,其中,尤以史浩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之举,影响最为深远,至今为世人所称颂。史浩和史弥远还曾分别被封为南宋的“忠定王”和“忠献王”。
史家祖宗画像、传记及题跋》这一珍贵档案文献是我国现存南宋和清代档案的一部分,所载内容对南宋历史尤其是家族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此外,由于宁波江东区张斌桥一带是史氏家族繁发之地,《史家祖宗画像、传记及题跋》不仅记录着史氏家族的历史,也记录着江东的历史文化,对于挖掘江东乃至整个宁波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只会愈显珍贵。
由于年代久远及一些历史原因,此部档案文献已遭部分损坏。为使其能传诸于世,必须进行抢救修复。江东区档案馆已把该文献全部拍成缩微片,向利用者提供缩微片以保护档案原件。为了把这珍贵的档案文献公诸于众,服务社会,使人们更深入了解史氏家族和江东乃至宁波的历史文化,江东区档案馆根据《古藤史氏宗谱》、《鄞东下水家乘》及《二十四史》等记载的有关内容,整理编纂了《南宋史家祖宗画像、传记及题跋集》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