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 (1106~1194) 字直翁,南宋鄞县江东张斌桥(今属江东区)人。1145年(绍兴十五年)进士,任余姚县尉。后为温州府学教授,升太学正、国子博士。上书高宗说,普安、恩平两皇子,宜择一位立为太子,被采纳。遂升秘书省校书郎兼两王府教授。1162年任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六月普安王赵睿即位为孝宗,以中书舍人迁翰林学士、知制诰。孝宗问施政何以为先,他奏说:“保固边鄙,收拾人才。”荐张浚、张焘、辛次庸等,继荐周葵、胡铨、王十朋等35人,均为所用。1163年(隆兴元年)任为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上疏言赵鼎、李光无罪,岳飞冤狱应昭雪,因冤案牵连官员应平反,均被采纳。为政主张先行自治,方可远图,对金主和,反对贸然用兵。张浚等主战,一心北伐,得孝宗准许,不经三省枢密院,直接派兵出战,他闻后极力反对,胁辞相职,遂遭王十朋等人劾罢。后张浚兵败宿州,损兵10余万,自劾去职。1168年(乾道四年),浩出知绍兴府并兼两浙东路安抚使,1178年(淳熙五年)复为右丞相,奏准起用朱熹等人,7个月后即辞。1180年任少师,荐江浙名士杨简、陆九渊、叶适、袁燮等15人,俱为所用。后判建康府,1183年致仕归里,封太保、魏国公。卒封会稽郡王,后改封越王,谥忠定。历官三朝,立朝论事虽常与诸大臣不合,但能包容无怨。即使反对自己者,只要有才,同样予以推荐。著有《尚书讲义》、《周官讲义》、《仙源类谱》、《郧峰真隐漫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