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虎 (1870~1936) 原名赓治,字文甫,后改名文虎,鄞县县城人。20岁为县学附贡生,因直言无讳,被取消附贡生资格,遂绝意仕进,移志医学。初从其父范邦周学疡伤外科,后游学扬州,遇一高僧,得疡伤外科秘方及针灸医术所传。复潜心研读《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吸取名家实践经验,医术锐进。治病斟酌古今,好用竣剂,处方常出人意外,一方用药多至五六味,少则一二味,屡获奇效,因是医名日著,浙东民间至今尚传其诊治奇例甚多。1919年发起成立宁波中医学研究会,任会长。1927年,宁波霍乱流行,于大沙泥街开设中医时疫医院,到船埠分发防疫药方,救治病人众多。性怪僻,言行背常,自称“郧西古狂生”,人称“范大糊”(意呆傻),曾以“水深波浪阔,人少畜牲多”,“但愿人长寿,何妨我独贫”作新年门联,又书“范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语贴客堂壁。于贫病求医者不收诊费,方笺加盖私章,嘱至某药店取药。自奉节俭,行医40余年,家无余资。重视培养中医人才,先后受其业50余人,多有所成。好读书,涉猎经史百家。工诗文,擅书法,甬上士林誉其医理、诗文、书法为“三绝”。卒后所置医书入藏天一阁,有《干金要方》、《伤寒来苏集》、《外治秘要》等眉批本20余种遗世,弟子整理出版有《外科纪录》、《范文虎医案》、《范文虎学术经验专辑》、《范氏医案征求稿》等,另有诗稿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