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君玲
乡镇企业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该笔记不仅是全国第一家乡镇企业诞生的最佳印证,更体现了浙商“四千”精神。
宝藏故事
谁是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曾经,权威媒体普遍报道,创办于1956年的“春雷造船厂”是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但对这一说法,出生于工商世家的马信阳一直存疑。
“我曾听父亲多次提起过,‘新业’粮食加工厂是慈溪地方上最先从私企转入农业社、成为社办厂的,如果这一论断得到印证,就说明,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就在慈溪。”但马信阳知道,口说无凭,必须拿出实物作证。
通过对慈溪市(县)国营工业志、二轻工业志、供销合作社志、工商行政管理志等大量官方与非官方资料的查阅,马信阳从汗牛充栋的文档中找到了慈溪市老粮食局的存档资料《粮食志·粮油、饲料工业初稿》。
第99页的“慈溪市解放前私营粮油厂(坊)调查表”有关于“工人米厂”的记载:工人米厂位于慈溪宗汉“马家路北周塘”,开设于1949年,负责人一栏写的“马新谓”(“新”为“信”之误),主营碾米、兼营轧花。在该企业“开设及演变”一栏,备注:工人米厂的前身是“1930年马如盛花庄”,经营项目是“轧花兼碾米”,1949年企业更名为“工人”专业碾米、1954年更名为“新业”、1956年“转农业社”。
1956年1月份新业(工人)米厂经营账本封面标签
上图史料记载的“工人米厂”及“兴业米厂”的主要股东是马志成、俞浓彩。马志成、俞浓彩两人就是马信阳的父亲和婶娘;“工人米厂”的前身是“马如盛花行”,而马如盛花行的创始人是马信阳的祖父马礼全。
这些资料清晰地展示了慈溪马氏家族几十年来的创办企业的变迁轨迹——从黎明农庄到今天的太阳实业公司,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再到股份制企业,也展示了慈溪一带民营经济发展演变的脉络。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1956年1月,从“新业粮食临时加工厂”转变而来的宗汉“黎明农庄粮棉加工厂”,不但是宗汉最早的一个乡镇企业(社队企业),也是慈溪乃至全国第一家乡镇企业(社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