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石骨铁硬”的宁波话,离不开这两位先贤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5-02-27

信息来源: 信息技术处

“吾甬句流域,言语殊绝,甚于他郡。”民国时期,宁波学者陈训正在其方言著作《甬谚名谓籀记》(籀读作zhòu,指籀文,古代的一种字体,即大篆,在这里为“读书”之意)中如是写道。宁波话,是吴语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北部吴语区太湖片甬江小片。对于宁波的方言考证工作约开始于明末清初,除了地方志中有方言的相关篇章之外,还有个人方言论著问世。马瀛、陈训正都是近现代的著名学者,在方言的研究和整理上,他们也都留下了一些著作。

定海马瀛编《国学概论》 供图:李瑶瑶(下同)

马瀛与《鄞县方志》     

马瀛(1883—1961),初字伯年,后字涯民,笔名古彦、谛僧等,以涯民字行,定海县勾山乡金家桥(今属舟山市普陀区)人。善国学,尤以小学为长。曾受聘入商务印书馆,任字典部编辑,参与修订《辞源》。后在甬上多所学校任教职。著有《国学概论》一书。

马瀛旧影

1933年1月,鄞县通志馆成立,马瀛应陈训正之邀任编纂主任,遂辞教职专事修志。陈去世以后,马瀛主其事,历履艰难,至1951年4月全志陆续出齐,凡6编36册500余万字,分为舆地志、政教志、博物志、文献志、食货志、工程志等,附地图75幅,以体例新颖、资料翔实、宏篇巨帙为世瞩目。尤其是方言的部分,马瀛亲自采编,考核精审,为一般志书所不及。著名学者竺可桢曾称赞之为“古今方志第一”。

《鄞县通志》目录

陈训正与《甬谚名谓籀记》     

与马瀛共事一同编撰《鄞县方志》的陈训正(1872-1943),字无邪,又字屺怀,号天婴,又号玄婴,浙江慈溪人(今属宁波余姚三七市镇)。同盟会元老、文化名人、报业家、教育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浙江乡试举人。在清末民初时代风潮的影响下,倡导兴办新式教育,为效实中学主要创办人、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第一批董事之一。他是近代甬籍文化名人,一生在教育上颇多建树,为甬上“陈氏三文豪”之一,被誉为宁波现代教育的开拓者。

陈训正旧影

《甬谚名谓籀记》是在陈训正读书闲暇之余创作的,他就一些宁波现行方言中有音无字的词语进行考证,追溯其古义中具体的用字。陈训正认为,这些词语“必于古有考矣”,“未尝不可比附于古义”。对于这些词语,陈训正既标识了读音,又寻求其古义,对于研究宁波方言历史有较高的价值。

《鄞县通志》中的方言篇

《甬谚名谓籀记》第一卷发表在1935年浙江省图书馆的馆刊《文澜学报》,第二卷也于次年发表。1937年4月,当时的浙江省立图书馆结集印行所出版。结集出版的时候加上了附录《甬句方言脞记》(脞读作cuǒ,意为小的、细碎的)。

《文澜学报》创刊号(左)与创刊号目录(右)

马瀛和陈训正除了在编辑鄞县通志时共事以外,还有姻亲关系。马瀛的发妻早年因病去世以后,续娶了陈训正堂弟的六妹陈晓娟。在马瀛和陈晓娟的婚事上,正是陈训正向其堂弟极力称赞马瀛的人品才华,最终促成了这桩婚事。    宁波话承载着宁波地域文化的血脉和宁波历史的烙印,寄托着许多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乡土感情。马瀛和陈训正的关于方言研究的著作,极具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作者:李瑶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