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要闻>业内动态
关于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0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档案作为农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历史记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近年来,国家档案局联合民政部共同组织开展了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在加强村级档案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管理网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与乡村振兴总体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如何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基层档案业务工作实现上下联动、科学运转,成为当下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基本情况
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是指县、乡、村三级档案机构或人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联动,确保档案工作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共同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持续、稳步、科学发展的机制。其关键在于工作的贯彻落实和机制的长效运行,对保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持续规范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以及《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乡镇档案工作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当前县、乡、村三级档案机构或人员按照各自明确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协同配合,开展档案工作的软硬件条件也逐步改善,这些都为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夯实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另一方面,各地档案部门结合本地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实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批比较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起县委领导分管、县委办(档案局)牵头抓总、乡镇综合管理、村级具体落实的档案工作机制,逐级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强化组织保障。县级层面加强局馆职能统筹,充分发挥档案局的政治优势和档案馆的专业优势,整体部署、多方协调,开展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乡镇政府加强本级机关档案工作,为村级组织提供基本的档案工作经费和物资支持,乡镇档案机构或人员对所属单位和村级组织进行业务指导;村级组织负责具体落实工作要求,建立起“有人员、有制度、有规范整理的档案、有保管场所”的村级档案工作。通过县、乡、村各负其责的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顺畅运转,确保工作持续推进。
二是完善考评体系,促进上下联动。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是确保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有效运转的关键一环。主要做法是将档案工作纳入县、乡、村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业务督导机制和考评体系,借助工作检查和考核评价推动县、乡、村三级实现层层联动,确保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发展。比如有的地区采用镇(街道)统一组织、辖区行政村(社区)协作互助,县档案局巡查验收的形式,推进了各行政村(社区)的年度归档工作,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将村(社区)巡查结果计入乡镇年度考核,与村级档案工作经费补助挂钩,激发了乡镇、村(社区)做好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借助“村档乡管”,形成工作合力。“村档乡管”工作模式,即对暂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村级组织的档案,由乡镇档案机构“代管”并提供利用。这一模式一方面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集中力量改善了乡镇档案工作条件,加强了乡镇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村级档案人员不足、保管条件差、工作规范化水平较低等短板,缓解了基层压力,档案利用服务也更有保障,最终形成乡村两级档案工作合力,提升了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比如福建省三明市推行“一个机制、一套制度、一批节点、一张网络”的“村档乡管”工作模式,以乡镇(街道)党政办为依托设置专门档案室和专职档案员,确定各行政村文书为本村兼职档案员,采用“村档乡管、乡管村用、换届托管、十年进县”的管理方法,推动了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高效运转。
四是建立“市馆分馆”形式,加强乡镇档案工作。“市馆分馆”是乡镇档案馆“一馆两牌”的一种管理模式,即乡镇档案馆加挂市级综合档案馆分馆牌子,由市一级政府为乡镇档案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馆(室)建设、资源配备等方面提供支持。这一模式目前已在广东省部分市县实行。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该市24个镇(街道、开发区)全部成立档案馆并加挂中山市档案馆分馆的牌子,各分馆的建立均由市政府批准,并在“三定”方案中列入镇区机构编制序列,明确人员编制,拨付启动经费。镇区档案馆在编制上作为镇区机关常设机构,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镇区档案工作没有正式机构和专职人员的状况。镇区档案机构也得以有能力对乡镇所属单位和村级(社区)组织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开展业务指导。
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共建共享。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推动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和在线利用,是强化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方式。有的县级档案部门借助政务网系统、政务云平台等,构建起覆盖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的档案在线利用平台,加强县域内档案工作的上下贯通和横向联系,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标准规范统一和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比如浙江省长兴县档案部门与相关涉民部门建立了电子档案共建与协查模式,建设覆盖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的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档案公共服务和监督指导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六是县乡两级开展业务帮扶,提升村级档案工作水平。为改善村级档案人员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县乡两级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帮扶。一些地区组织县、乡镇档案业务骨干到乡村一线“传经送宝”,集中力量对全镇各村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一些地区通过“互联网+档案”创新业务指导方式,通过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现场指导和网络培训相结合,搭建起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信息交流平台。一些地区通过“上级聘用、下级使用”的形式,由县或乡统一招聘大学生担任本地村官,兼职承担村里档案工作,解决基层人员短缺等问题。还有些地区吸收志愿者、档案爱好者、热心居民群众和民间组织等参与村(社区)档案抢救性征集、乡村记忆影像工程、口述历史采集等档案工作。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基层档案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促进了村级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运行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仍然存在“县级统筹乏力、乡镇衔接吃力、村级持续落实缺力”等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是县级档案业务指导力量薄弱的难题仍需进一步破解。县级档案主管部门是保障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顺畅运转的关键,在地方机构改革之前,有些乡镇档案人员在村级档案业务指导方面存在困难,市县档案部门为了推进工作,时常“一竿子插到底”,直接驻点帮扶或全部包揽。但地方机构改革之后,县级档案主管部门普遍人手不足,已无力直接上手帮扶,自身在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县域规划、统筹协调和业务监督指导等方面也时常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二是乡镇档案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乡镇一般在党政办设有档案室,但档案员大多身兼数职,本机关的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等工作任务已经难以应付,承接乡镇所属单位及村级组织的档案工作指导任务更是吃力。乡镇一级在工作中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是村级档案工作的整体基础还不够扎实。有的地区存在“造景”现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地区工作缺乏持续推进的动力和机制,在专项任务或重点工作完成后,部分村级组织存在档案工作“滑坡”现象。此外,不同地区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关于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密切配合长效工作机制”,这既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服务党和国家“三农”工作大局的具体举措,也是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内在需要和有效抓手。
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一是要发挥党管档案工作体制优势,强化工作保障。地方机构改革之后,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大多划入当地党委办公室,对外加挂档案局的牌子,党管档案工作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凸显。在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下,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统筹谋划、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党管档案工作体制优势,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努力将档案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有关考核体系之中,纳入县、乡、村各级工作考评体系之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档案工作责任制,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县档案局、档案馆应进一步探索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乡村两级档案工作发展。
二是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档案部门应着力完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制度体系,为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提供符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指引。档案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与涉农部门的交流合作,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重点改革任务和重大专项活动,及时制定出台配套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政策,切实提升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此外,还应加强档案业务培训和指导,为加强基层档案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三是要优化工作手段,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应当优化业务指导流程,为开展乡镇、村级组织档案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业务指引和工作指导。可以借助业务监督指导等方式,发现、培育一批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工作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供更多工作借鉴和参考。可以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打造基层党建阵地、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等工作中的作用,提升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服务效能。
四是要加强乡镇档案工作,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乡镇一级在整个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机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各地档案部门应当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和“三农”工作重点领域,贯彻落实《乡镇档案工作办法》要求,稳步推动乡镇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具体工作,进一步夯实乡镇档案工作基础。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可以积极推动将档案信息化要求纳入基层政府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等规划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对乡镇、村级组织的档案业务进行动态监管,也可以缓解县级档案业务指导人员不足等问题。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7月14日 总第3856期 第三版 作者:何鸿达)

关于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0 来源: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档案作为农村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的历史记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近年来,国家档案局联合民政部共同组织开展了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在加强村级档案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管理网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与乡村振兴总体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如何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推动基层档案业务工作实现上下联动、科学运转,成为当下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基本情况
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是指县、乡、村三级档案机构或人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联动,确保档案工作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共同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持续、稳步、科学发展的机制。其关键在于工作的贯彻落实和机制的长效运行,对保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持续规范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以及《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乡镇档案工作办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当前县、乡、村三级档案机构或人员按照各自明确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协同配合,开展档案工作的软硬件条件也逐步改善,这些都为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夯实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另一方面,各地档案部门结合本地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实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批比较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起县委领导分管、县委办(档案局)牵头抓总、乡镇综合管理、村级具体落实的档案工作机制,逐级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强化组织保障。县级层面加强局馆职能统筹,充分发挥档案局的政治优势和档案馆的专业优势,整体部署、多方协调,开展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乡镇政府加强本级机关档案工作,为村级组织提供基本的档案工作经费和物资支持,乡镇档案机构或人员对所属单位和村级组织进行业务指导;村级组织负责具体落实工作要求,建立起“有人员、有制度、有规范整理的档案、有保管场所”的村级档案工作。通过县、乡、村各负其责的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顺畅运转,确保工作持续推进。
二是完善考评体系,促进上下联动。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充分调动县、乡、村三级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是确保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有效运转的关键一环。主要做法是将档案工作纳入县、乡、村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业务督导机制和考评体系,借助工作检查和考核评价推动县、乡、村三级实现层层联动,确保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发展。比如有的地区采用镇(街道)统一组织、辖区行政村(社区)协作互助,县档案局巡查验收的形式,推进了各行政村(社区)的年度归档工作,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将村(社区)巡查结果计入乡镇年度考核,与村级档案工作经费补助挂钩,激发了乡镇、村(社区)做好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借助“村档乡管”,形成工作合力。“村档乡管”工作模式,即对暂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村级组织的档案,由乡镇档案机构“代管”并提供利用。这一模式一方面通过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集中力量改善了乡镇档案工作条件,加强了乡镇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村级档案人员不足、保管条件差、工作规范化水平较低等短板,缓解了基层压力,档案利用服务也更有保障,最终形成乡村两级档案工作合力,提升了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比如福建省三明市推行“一个机制、一套制度、一批节点、一张网络”的“村档乡管”工作模式,以乡镇(街道)党政办为依托设置专门档案室和专职档案员,确定各行政村文书为本村兼职档案员,采用“村档乡管、乡管村用、换届托管、十年进县”的管理方法,推动了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高效运转。
四是建立“市馆分馆”形式,加强乡镇档案工作。“市馆分馆”是乡镇档案馆“一馆两牌”的一种管理模式,即乡镇档案馆加挂市级综合档案馆分馆牌子,由市一级政府为乡镇档案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馆(室)建设、资源配备等方面提供支持。这一模式目前已在广东省部分市县实行。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该市24个镇(街道、开发区)全部成立档案馆并加挂中山市档案馆分馆的牌子,各分馆的建立均由市政府批准,并在“三定”方案中列入镇区机构编制序列,明确人员编制,拨付启动经费。镇区档案馆在编制上作为镇区机关常设机构,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档案主管部门的指导,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镇区档案工作没有正式机构和专职人员的状况。镇区档案机构也得以有能力对乡镇所属单位和村级(社区)组织的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开展业务指导。
五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共建共享。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推动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和在线利用,是强化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方式。有的县级档案部门借助政务网系统、政务云平台等,构建起覆盖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的档案在线利用平台,加强县域内档案工作的上下贯通和横向联系,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标准规范统一和档案资源共建共享。比如浙江省长兴县档案部门与相关涉民部门建立了电子档案共建与协查模式,建设覆盖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的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档案公共服务和监督指导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六是县乡两级开展业务帮扶,提升村级档案工作水平。为改善村级档案人员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县乡两级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帮扶。一些地区组织县、乡镇档案业务骨干到乡村一线“传经送宝”,集中力量对全镇各村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一些地区通过“互联网+档案”创新业务指导方式,通过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现场指导和网络培训相结合,搭建起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信息交流平台。一些地区通过“上级聘用、下级使用”的形式,由县或乡统一招聘大学生担任本地村官,兼职承担村里档案工作,解决基层人员短缺等问题。还有些地区吸收志愿者、档案爱好者、热心居民群众和民间组织等参与村(社区)档案抢救性征集、乡村记忆影像工程、口述历史采集等档案工作。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基层档案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促进了村级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运行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但仍然存在“县级统筹乏力、乡镇衔接吃力、村级持续落实缺力”等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是县级档案业务指导力量薄弱的难题仍需进一步破解。县级档案主管部门是保障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顺畅运转的关键,在地方机构改革之前,有些乡镇档案人员在村级档案业务指导方面存在困难,市县档案部门为了推进工作,时常“一竿子插到底”,直接驻点帮扶或全部包揽。但地方机构改革之后,县级档案主管部门普遍人手不足,已无力直接上手帮扶,自身在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县域规划、统筹协调和业务监督指导等方面也时常面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二是乡镇档案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乡镇一般在党政办设有档案室,但档案员大多身兼数职,本机关的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等工作任务已经难以应付,承接乡镇所属单位及村级组织的档案工作指导任务更是吃力。乡镇一级在工作中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激发。
三是村级档案工作的整体基础还不够扎实。有的地区存在“造景”现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有的地区工作缺乏持续推进的动力和机制,在专项任务或重点工作完成后,部分村级组织存在档案工作“滑坡”现象。此外,不同地区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关于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密切配合长效工作机制”,这既是档案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服务党和国家“三农”工作大局的具体举措,也是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内在需要和有效抓手。
完善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一是要发挥党管档案工作体制优势,强化工作保障。地方机构改革之后,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大多划入当地党委办公室,对外加挂档案局的牌子,党管档案工作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凸显。在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下,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统筹谋划、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党管档案工作体制优势,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努力将档案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有关考核体系之中,纳入县、乡、村各级工作考评体系之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档案工作责任制,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县档案局、档案馆应进一步探索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乡村两级档案工作发展。
二是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档案部门应着力完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制度体系,为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提供符合农村基层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指引。档案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与涉农部门的交流合作,深入研究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重点改革任务和重大专项活动,及时制定出台配套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政策,切实提升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此外,还应加强档案业务培训和指导,为加强基层档案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三是要优化工作手段,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应当优化业务指导流程,为开展乡镇、村级组织档案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业务指引和工作指导。可以借助业务监督指导等方式,发现、培育一批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工作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供更多工作借鉴和参考。可以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在打造基层党建阵地、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建设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等工作中的作用,提升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服务效能。
四是要加强乡镇档案工作,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乡镇一级在整个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机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各地档案部门应当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和“三农”工作重点领域,贯彻落实《乡镇档案工作办法》要求,稳步推动乡镇档案信息化建设等具体工作,进一步夯实乡镇档案工作基础。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可以积极推动将档案信息化要求纳入基层政府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等规划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对乡镇、村级组织的档案业务进行动态监管,也可以缓解县级档案业务指导人员不足等问题。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7月14日 总第3856期 第三版 作者:何鸿达)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