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要闻>专题专栏>主题征文
三等奖:余姚市档案馆 韩梦玲 我骄傲我是兰台人
发布时间:2023-05-31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余姚市档案馆  韩梦玲

   

  2021年的8月,我进入余姚市档案馆工作,成为一名兰台人,主要承担档案馆展厅的讲解工作,时间不长仅有一年多,但随着每日对档案工作不断的深入了解,自豪与骄傲是我对这份工作最大的感受。

  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展示余姚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分别了40年,今天能在这里再度见到,真是太惊喜了!”叶峰热泪盈眶、难以自禁。我看着他的眼睛,也十分动容。

  这是去年年底,在一次“姚籍记者故乡行”的活动中,来馆参观的姚籍记者、浙江电台主持人叶峰在与我交谈时得知馆里收藏了一副写有“人民功臣”的牌匾,他迫切的问道:“上面的名字是谁?”我说:“叫时明。”他啊了一声,眼里充满着亮光:“我找了这块牌匾40年了!在哪里?能带我去看看吗?”我连连点头说好。

      牌匾放在馆三楼的特藏室,打开大门,我向叶峰指了方向说就在前面,他快步过去伫立在牌匾底下,接着娓娓道来牌匾背后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时明烈士”是叶峰的小伯父:叶时明,他于1924年出生在余姚城区一个店员家庭。1942年,在大哥叶伯善的影响和介绍下,加入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并于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1月11日,叶时明在台枣反击战中壮烈牺牲,战友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作为送给叶伯善同志的纪念册”。这说明叶时明早就做好了随时为革命牺牲的准备,并用这个小本子表达对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同胞大哥的深厚感情。

  1951年,当时的余姚县人民政府将这块“人民功臣”牌匾颁发给了叶时明的父母,也就是叶峰的爷爷奶奶,此后这块牌匾就一直悬挂在老人的家中。叶峰回忆道:“1981年奶奶去世,大伯伯跟我说,小伯父叶时明没有妻室子嗣,为了不让这块牌匾流离失所,我们应该把它还给政府。于是,大伯父带着我用三轮车把这块牌匾送到了当时的余姚县政府。”之后县政府移交给了档案馆保存。

  经过归档后,这块牌匾的档案号是2-36-90。对叶峰而言,这份档案记录的不仅仅是叶家的一段历史,注入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感牵挂,更承载着老一辈革命者甘于奉献、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也正是总书记强调的:“切实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

  有个小男孩叫蛋黄,他对我说档案馆是他最喜欢来的地方。那天我领着他们一群小朋友讲余姚灿烂的文化时,就觉得他特别认真。

  他在河姆渡复原场景前驻足观望,我与他讲述今年正好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50周年,复原的生活场景和地貌的还原,代表性地展示了河姆渡的三个文化特征:干栏式建筑、崇鸟敬日、稻作文化。干栏式建筑、稻作文化的兴盛、植物纤维的编织等等,所有这一切,生动反应了河姆渡人高超的记忆,是河姆渡先民智慧的象征,是文化史上光辉的篇章,更是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古文化摇篮的有力实证。距离河姆渡遗址不远的田螺山遗址和井头山遗址均位于余姚市的三七市镇,它们的发现完成了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在姚江流域空间分布“由点到面”的历史跨越。尤其是井头山遗址,不仅是浙江发现的首个史前贝丘遗址,更把河姆渡文化年代上限推进了一千多年。田螺山、井头山、河姆渡三大史前遗址,比较完整地构建起了中华先祖与海洋文化共生的文明序列,是中华海洋文化的源头。

  他在东汉越窑、晋代古砖前仔细端详,我向他解释道:越窑是因为以前会稽郡叫越人,所以制作的瓷器的地方称为越窑。晋代古砖上刻字的内容是:元康五年七月己丑朔廿日戊申晋谏议大夫会稽余姚虞氏造,表明主人为虞氏家族成员,对虞氏家族、余姚姓氏和望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灿烂的史前文化和名贤辈出的姚江文化深深地吸引感染了未满十岁的少年,档案馆成了他最爱来“打卡”的地方。

  这几个事例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我对档案工作的无限热情,这让我有充分理由相信余姚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我的讲解向更多的人展示与分享,我不断向这个目标努力前行。

  在这里,我可以真切感悟余姚日新月异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土生土长的余姚人,没来档案馆前,我对余姚的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知之不全,知之不多,特别对余姚在迈入新时代后推进高质量发展更是茫然无知。但由于工作特性,我慢慢地了解领悟“八八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在余姚的生动实践,因为在这里我可以每天感受到余姚的文明、美丽、平安、活力、幸福。

  展馆展陈里有四件档案:分别是全国文明城市奖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雕塑、一星平安金鼎、最具幸福感城市雕塑,一件一件的档案诉说着余姚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八战略”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征途上取得的累累硕果。当然除了各级获得荣誉奖牌外,这里还通过小细节、真物品来现身说法余姚的砥砺前行。打破日美垄断、国内第一个下线的高纯度靶材、连续多年销量稳居全球第一的舜宇光学车载镜头、欣欣向荣的中意生态园等等,有图有真相的体现125万勤劳智慧的新老余姚人朝着经济更殷实、文化更灿烂、生态更宜居、城乡更美丽、社会更和谐的高质量目标发展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在这里,我可以深度领会档案的原生态魅力:

  档案是文化的母资源,也是历史的最可靠见证物。但囿于档案工作特殊性,大多数市民理解的档案都简单地理解成文书、文件,在余姚档案馆档案文献展里最多的展示是档案,最好的看点是档案,最大的普及是档案知识。为了讲好展厅里每个场景每个事件,我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历史,补充知识,淬炼自己成为高手,能用通俗的语言、深入的解析、独到的思想,引导参观者把直观不连贯的感性认知上升为较为客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领会了档案的魅力:王阳明的手迹板刻拓本、道光年竹桥黄氏宗谱彰显着姚江人文荟萃;赵长盛纳户执照、丁岳川房卖屋契展示清代余姚百姓的命运;楼适夷的珍贵手稿、1938年发行的民国日报诉说着80年前的抗战点滴;王一楠残奥会金牌、余姚城市魔方照片墙反映着现代余姚前进的步伐。有参观者表扬我的讲解很到位,说我的宣讲让平面的档案立体起来,让孤立的档案系统起来,让沉默的档案灵动起来。那一刻我很自豪,但我也深知其实真正的魅力全在档案、真正的吸引力全是档案。当下,余姚人民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走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形成了各种档案,数量更多、质量更高、更具魅力。

  “档案居然能这么好看,档案种类居然有这么丰富,档案居然跟我们息息相关,不走进这个展厅,我们绝对不会想到。”许多参观者都如是感慨。

  在这里,我们时时处处显示对文化的尊崇:

  余姚是“东南名邑”、“文献名邦”,作为余姚重要的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在新馆建设装修特别是展厅设计时,牢牢把握了这一特性:方正厚重的主楼三面外墙,以篆文“文献名邦”四字作为纹饰,高古典雅,挑高20米的大厅内正面是一幅近80的浮雕,集中展示古城余姚南北对峙,商旅阜盛的场景。巨廊四侧悬挂“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四先贤巨幅肖像画。馆内同时设置了档案文化书法墙、余姚乡情摄影墙、清风廉政苑等等。23000的大楼内,一处一角,一室一廊,得体适宜的布置着余姚传统文化元素以及新兴发展成果。

  2022年6月二楼余姚档案文献展(固定展厅)开放以来,吸引超过10000人次余姚市民进馆,展厅内集中展示余姚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及当代发展成就让参观者大呼过瘾好看,并纷纷表示会把档案馆作为自己的终身课堂。

  在这里,我们心心念念把握好业务的锤炼: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更好的参展体验,余姚档案馆专门招录2名专业讲解员,推行讲解预约制度,保证全年365天为市民参观讲解。全体机关同志都要求做到流利讲解,既增进对史学知识学习,又可担任义务讲解员。相关业务科室也加大对布展、策划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各类展览质量。为了给参观者提供丰富多彩而独特耐看的藏品,市档案馆不断加大民间珍品档案征集(征物)力度,并持续开展家庭档案征集活动,优化藏品结构,丰富档案质量。最近2年里,相继征集了河姆渡考古队领队刘军的发掘手稿100多页、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姚参观照片200多张、余姚名人名家书画50余件等等,这些珍贵档案为今后策划高质量的展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刚过去的2022年,余姚市档案馆刚刚获得余姚市级社科普及基地、余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项殊荣。但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好”“两个服务”要求,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我们下步在固定展厅中增加些自己录制的短视频,让余姚红色档案更可见可感,吸引更多青少年主动全面了解历史。同时我们还积极响应红领巾走进档案馆的号召,非常热烈欢迎少先队员走进档案馆,学习了解余姚的文化历史。

  我们致力打造美在档案馆、文在档案馆、学在档案馆的品牌,这几年的实践让我们更坚定了这个步伐,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档案人的使命和追求,也是我的荣光与使命!我骄傲我是兰台人! 


三等奖:余姚市档案馆 韩梦玲 我骄傲我是兰台人
发布时间:2023-05-31 来源:

  余姚市档案馆  韩梦玲

   

  2021年的8月,我进入余姚市档案馆工作,成为一名兰台人,主要承担档案馆展厅的讲解工作,时间不长仅有一年多,但随着每日对档案工作不断的深入了解,自豪与骄傲是我对这份工作最大的感受。

  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展示余姚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分别了40年,今天能在这里再度见到,真是太惊喜了!”叶峰热泪盈眶、难以自禁。我看着他的眼睛,也十分动容。

  这是去年年底,在一次“姚籍记者故乡行”的活动中,来馆参观的姚籍记者、浙江电台主持人叶峰在与我交谈时得知馆里收藏了一副写有“人民功臣”的牌匾,他迫切的问道:“上面的名字是谁?”我说:“叫时明。”他啊了一声,眼里充满着亮光:“我找了这块牌匾40年了!在哪里?能带我去看看吗?”我连连点头说好。

      牌匾放在馆三楼的特藏室,打开大门,我向叶峰指了方向说就在前面,他快步过去伫立在牌匾底下,接着娓娓道来牌匾背后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时明烈士”是叶峰的小伯父:叶时明,他于1924年出生在余姚城区一个店员家庭。1942年,在大哥叶伯善的影响和介绍下,加入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并于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1月11日,叶时明在台枣反击战中壮烈牺牲,战友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作为送给叶伯善同志的纪念册”。这说明叶时明早就做好了随时为革命牺牲的准备,并用这个小本子表达对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同胞大哥的深厚感情。

  1951年,当时的余姚县人民政府将这块“人民功臣”牌匾颁发给了叶时明的父母,也就是叶峰的爷爷奶奶,此后这块牌匾就一直悬挂在老人的家中。叶峰回忆道:“1981年奶奶去世,大伯伯跟我说,小伯父叶时明没有妻室子嗣,为了不让这块牌匾流离失所,我们应该把它还给政府。于是,大伯父带着我用三轮车把这块牌匾送到了当时的余姚县政府。”之后县政府移交给了档案馆保存。

  经过归档后,这块牌匾的档案号是2-36-90。对叶峰而言,这份档案记录的不仅仅是叶家的一段历史,注入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感牵挂,更承载着老一辈革命者甘于奉献、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这也正是总书记强调的:“切实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

  有个小男孩叫蛋黄,他对我说档案馆是他最喜欢来的地方。那天我领着他们一群小朋友讲余姚灿烂的文化时,就觉得他特别认真。

  他在河姆渡复原场景前驻足观望,我与他讲述今年正好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50周年,复原的生活场景和地貌的还原,代表性地展示了河姆渡的三个文化特征:干栏式建筑、崇鸟敬日、稻作文化。干栏式建筑、稻作文化的兴盛、植物纤维的编织等等,所有这一切,生动反应了河姆渡人高超的记忆,是河姆渡先民智慧的象征,是文化史上光辉的篇章,更是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古文化摇篮的有力实证。距离河姆渡遗址不远的田螺山遗址和井头山遗址均位于余姚市的三七市镇,它们的发现完成了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在姚江流域空间分布“由点到面”的历史跨越。尤其是井头山遗址,不仅是浙江发现的首个史前贝丘遗址,更把河姆渡文化年代上限推进了一千多年。田螺山、井头山、河姆渡三大史前遗址,比较完整地构建起了中华先祖与海洋文化共生的文明序列,是中华海洋文化的源头。

  他在东汉越窑、晋代古砖前仔细端详,我向他解释道:越窑是因为以前会稽郡叫越人,所以制作的瓷器的地方称为越窑。晋代古砖上刻字的内容是:元康五年七月己丑朔廿日戊申晋谏议大夫会稽余姚虞氏造,表明主人为虞氏家族成员,对虞氏家族、余姚姓氏和望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灿烂的史前文化和名贤辈出的姚江文化深深地吸引感染了未满十岁的少年,档案馆成了他最爱来“打卡”的地方。

  这几个事例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我对档案工作的无限热情,这让我有充分理由相信余姚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我的讲解向更多的人展示与分享,我不断向这个目标努力前行。

  在这里,我可以真切感悟余姚日新月异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土生土长的余姚人,没来档案馆前,我对余姚的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知之不全,知之不多,特别对余姚在迈入新时代后推进高质量发展更是茫然无知。但由于工作特性,我慢慢地了解领悟“八八战略”和“五大发展理念”在余姚的生动实践,因为在这里我可以每天感受到余姚的文明、美丽、平安、活力、幸福。

  展馆展陈里有四件档案:分别是全国文明城市奖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雕塑、一星平安金鼎、最具幸福感城市雕塑,一件一件的档案诉说着余姚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八战略”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征途上取得的累累硕果。当然除了各级获得荣誉奖牌外,这里还通过小细节、真物品来现身说法余姚的砥砺前行。打破日美垄断、国内第一个下线的高纯度靶材、连续多年销量稳居全球第一的舜宇光学车载镜头、欣欣向荣的中意生态园等等,有图有真相的体现125万勤劳智慧的新老余姚人朝着经济更殷实、文化更灿烂、生态更宜居、城乡更美丽、社会更和谐的高质量目标发展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在这里,我可以深度领会档案的原生态魅力:

  档案是文化的母资源,也是历史的最可靠见证物。但囿于档案工作特殊性,大多数市民理解的档案都简单地理解成文书、文件,在余姚档案馆档案文献展里最多的展示是档案,最好的看点是档案,最大的普及是档案知识。为了讲好展厅里每个场景每个事件,我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历史,补充知识,淬炼自己成为高手,能用通俗的语言、深入的解析、独到的思想,引导参观者把直观不连贯的感性认知上升为较为客深刻的认识和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领会了档案的魅力:王阳明的手迹板刻拓本、道光年竹桥黄氏宗谱彰显着姚江人文荟萃;赵长盛纳户执照、丁岳川房卖屋契展示清代余姚百姓的命运;楼适夷的珍贵手稿、1938年发行的民国日报诉说着80年前的抗战点滴;王一楠残奥会金牌、余姚城市魔方照片墙反映着现代余姚前进的步伐。有参观者表扬我的讲解很到位,说我的宣讲让平面的档案立体起来,让孤立的档案系统起来,让沉默的档案灵动起来。那一刻我很自豪,但我也深知其实真正的魅力全在档案、真正的吸引力全是档案。当下,余姚人民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走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形成了各种档案,数量更多、质量更高、更具魅力。

  “档案居然能这么好看,档案种类居然有这么丰富,档案居然跟我们息息相关,不走进这个展厅,我们绝对不会想到。”许多参观者都如是感慨。

  在这里,我们时时处处显示对文化的尊崇:

  余姚是“东南名邑”、“文献名邦”,作为余姚重要的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在新馆建设装修特别是展厅设计时,牢牢把握了这一特性:方正厚重的主楼三面外墙,以篆文“文献名邦”四字作为纹饰,高古典雅,挑高20米的大厅内正面是一幅近80的浮雕,集中展示古城余姚南北对峙,商旅阜盛的场景。巨廊四侧悬挂“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四先贤巨幅肖像画。馆内同时设置了档案文化书法墙、余姚乡情摄影墙、清风廉政苑等等。23000的大楼内,一处一角,一室一廊,得体适宜的布置着余姚传统文化元素以及新兴发展成果。

  2022年6月二楼余姚档案文献展(固定展厅)开放以来,吸引超过10000人次余姚市民进馆,展厅内集中展示余姚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及当代发展成就让参观者大呼过瘾好看,并纷纷表示会把档案馆作为自己的终身课堂。

  在这里,我们心心念念把握好业务的锤炼:

  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更好的参展体验,余姚档案馆专门招录2名专业讲解员,推行讲解预约制度,保证全年365天为市民参观讲解。全体机关同志都要求做到流利讲解,既增进对史学知识学习,又可担任义务讲解员。相关业务科室也加大对布展、策划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各类展览质量。为了给参观者提供丰富多彩而独特耐看的藏品,市档案馆不断加大民间珍品档案征集(征物)力度,并持续开展家庭档案征集活动,优化藏品结构,丰富档案质量。最近2年里,相继征集了河姆渡考古队领队刘军的发掘手稿100多页、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姚参观照片200多张、余姚名人名家书画50余件等等,这些珍贵档案为今后策划高质量的展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刚过去的2022年,余姚市档案馆刚刚获得余姚市级社科普及基地、余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项殊荣。但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好”“两个服务”要求,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比如我们下步在固定展厅中增加些自己录制的短视频,让余姚红色档案更可见可感,吸引更多青少年主动全面了解历史。同时我们还积极响应红领巾走进档案馆的号召,非常热烈欢迎少先队员走进档案馆,学习了解余姚的文化历史。

  我们致力打造美在档案馆、文在档案馆、学在档案馆的品牌,这几年的实践让我们更坚定了这个步伐,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档案人的使命和追求,也是我的荣光与使命!我骄傲我是兰台人!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