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资源>宁波记忆>美食风俗
宁波的端午习俗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1-06-10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端午对宁波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既有粽子和香袋带来的难忘味道,也有菖蒲和艾草散发的幽幽清香。另外还有系长寿绳、画额、挂钟馗像、龙舟竞渡等辟邪纳福、攘毒防疫的独特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习俗已经淡化,但还是有不少习俗延续至今。

 

一、吃粽子

在所有的时节食品之中,粽子算是比较知名的一个。不仅仅是它出众的颜值,更因为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购买到。虽然嘉兴粽子一直是远近驰名,但事实上裹粽子、吃粽子、送粽子一直是宁波最有代表性的端午习俗。宁波民谣《十二月节气歌》中就有五月白糖揾粽子,六月桥头摇扇子的说法。另外宁波老话讲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或者说吃过端午粽,棉袄勿可送,意思是吃了端午粽子,还有较冷的天气,要注意保暖。

宁波人包的、吃的粽子与别处不同。宁波箬壳粽用的是老黄箬壳(毛竹壳)或用青竹壳包扎成棱角分明的四角枕头形,是稠粘适口的碱水糯米粽。另外宁波粽子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其中代表的主要是碱水粽、赤豆粽、绿豆粽、豇豆粽、红枣粽等素粽。老底子宁波人吃碱水粽喜欢剥去壳后蘸上少许白糖,这样吃起来非常稠糯。过去宁波有关端午吃粽子的绕口令是这样唱的:一只粽子四只角,解缚(”)脱壳,抲筷割角,白糖一沰(”),直哒咽落;两只粽子八只角,解缚脱壳,抲筷割角,白糖一沰,直哒咽落;三只粽子十二只角……”这个童谣非常好的说出了宁波粽子滑溜爽口的特点。

宁波碱水粽

二、插艾叶挂菖蒲

乾隆年间象山人倪象占在《鄮南杂句》中描述宁波人过端午情景:五月端阳老虎描,艾旗蒲剑辟群妖;雄黄细蘸高粱酒,苍术还须正午烧。”老宁波一到端午就要到附近田野采艾蒿,到河塘拔菖蒲,扎成艾束菖蒲剑,挂在自家门楣及窗户上。中午要烧苍术,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飘浮在每个角落,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目的是祈求合家平安。有的还在艾旗下面挂一个大蒜头,艾叶、菖蒲、蒜头被称为端午三友,蒜头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艾旗相配合,攘毒防病、斩妖驱魔、镇宅辟邪。有的人家还要在门口贴上打油诗:五月初五端午节,诸虫百毒门外歇,若要再想钻进来,请等过了重阳节。

端午节卖菖蒲草,来自清代《太平欢乐图》

 

三、宁波人的五黄六白

宁波有句老话,叫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宁波人喜欢吃五黄六白,这种老底子的传统现在已有所淡化,但在宁海、余姚及宁波市区,不少家庭仍保留着吃五黄六白的食俗。“五黄”指黄瓜、黄鱼、黄鳝、黄蛤、黄梅。各地稍异,因地制宜,只要是五样“黄”字头食物即可。“六白”指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或白酒、白蒜头等)。民间认为,吃“五黄六白”能辟邪解毒。

 

四、端午和毛脚女婿

在宁波旧俗中,有对象的男青年要在端午挑端午担送女方家。端午一大早,生头女婿向未来丈人进贡,两条大黄鱼、一只戆大鹅是必不可少的,鹅在路上越遇到陌生人就越得欢,称戆戆鹅,后来就有了呆大女婿一说。而在城里,未过门的毛脚女婿端午也要提包头送节,大黄鱼、大红袍(时鲜枇杷)、白酒、火腿之类,宁波人把这种送礼称作垫矮凳脚,意思是把未来的丈人丈母娘摆平。现在野生大黄鱼一鱼难求,在城区买活鹅也是难上加难,但是端午节女婿送礼的习俗,还是沿用至今。

 

五、“龙舟竞渡

宁波古属于越,是端午节龙舟竞渡发祥地之一,1976年在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过一件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这件文物证明,龙舟竞渡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在于越已盛行,如今的龙舟竞渡始于古代于越。宁波具有江河湖泊优势条件,如东钱湖、姚江、奉化江、甬江等,龙舟竞渡习俗一直风行。

羽人竞渡纹铜钺

《鄞县通志·文献志》记载有旧时鄞西集士港赛龙舟时万人空巷,观者如堵的盛况。1946年《时事公报》报道,该年鄞县的张斌桥、西门外,及鄞东鸬鹚桥各处港岸分别举行赛龙舟活动,观众人山人海,西门外竞赛龙舟时,因拥挤不堪,有观赛儿童失踪,警方恐人多滋事,中止了赛龙舟。同时,江东栎木庙赛龙舟会也热闹非凡,自张斌桥至卖席桥街等处,先巡游一周,接着龙船开赛,锣鼓喧天,笙歌遏云,船身亮丽,赛者穿红着绿,每船坐二十余人,各执一桨,骁勇非凡。沿岸万人翘首,人声鼎沸,极一时之盛。过去宁波还有在夜间的龙舟比赛。夜龙船上,张灯结彩,往来穿梭,水上水下,别具情趣。雕有龙头龙尾、长约二三丈的龙舟,十多人齐划,中间站着一俯一仰指挥者打锣,十余条龙船一起出发,老远就听到“锵咚咚,锵咚咚……”有节拍的锣鼓声,舟快如飞,从张斌桥到新河头,兜圈子夺红旗,得胜者可得好几埕老酒。


宁波的端午习俗知多少
发布时间:2021-06-10 来源:

端午对宁波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既有粽子和香袋带来的难忘味道,也有菖蒲和艾草散发的幽幽清香。另外还有系长寿绳、画额、挂钟馗像、龙舟竞渡等辟邪纳福、攘毒防疫的独特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习俗已经淡化,但还是有不少习俗延续至今。

 

一、吃粽子

在所有的时节食品之中,粽子算是比较知名的一个。不仅仅是它出众的颜值,更因为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购买到。虽然嘉兴粽子一直是远近驰名,但事实上裹粽子、吃粽子、送粽子一直是宁波最有代表性的端午习俗。宁波民谣《十二月节气歌》中就有五月白糖揾粽子,六月桥头摇扇子的说法。另外宁波老话讲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或者说吃过端午粽,棉袄勿可送,意思是吃了端午粽子,还有较冷的天气,要注意保暖。

宁波人包的、吃的粽子与别处不同。宁波箬壳粽用的是老黄箬壳(毛竹壳)或用青竹壳包扎成棱角分明的四角枕头形,是稠粘适口的碱水糯米粽。另外宁波粽子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其中代表的主要是碱水粽、赤豆粽、绿豆粽、豇豆粽、红枣粽等素粽。老底子宁波人吃碱水粽喜欢剥去壳后蘸上少许白糖,这样吃起来非常稠糯。过去宁波有关端午吃粽子的绕口令是这样唱的:一只粽子四只角,解缚(”)脱壳,抲筷割角,白糖一沰(”),直哒咽落;两只粽子八只角,解缚脱壳,抲筷割角,白糖一沰,直哒咽落;三只粽子十二只角……”这个童谣非常好的说出了宁波粽子滑溜爽口的特点。

宁波碱水粽

二、插艾叶挂菖蒲

乾隆年间象山人倪象占在《鄮南杂句》中描述宁波人过端午情景:五月端阳老虎描,艾旗蒲剑辟群妖;雄黄细蘸高粱酒,苍术还须正午烧。”老宁波一到端午就要到附近田野采艾蒿,到河塘拔菖蒲,扎成艾束菖蒲剑,挂在自家门楣及窗户上。中午要烧苍术,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飘浮在每个角落,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目的是祈求合家平安。有的还在艾旗下面挂一个大蒜头,艾叶、菖蒲、蒜头被称为端午三友,蒜头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艾旗相配合,攘毒防病、斩妖驱魔、镇宅辟邪。有的人家还要在门口贴上打油诗:五月初五端午节,诸虫百毒门外歇,若要再想钻进来,请等过了重阳节。

端午节卖菖蒲草,来自清代《太平欢乐图》

 

三、宁波人的五黄六白

宁波有句老话,叫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宁波人喜欢吃五黄六白,这种老底子的传统现在已有所淡化,但在宁海、余姚及宁波市区,不少家庭仍保留着吃五黄六白的食俗。“五黄”指黄瓜、黄鱼、黄鳝、黄蛤、黄梅。各地稍异,因地制宜,只要是五样“黄”字头食物即可。“六白”指豆腐、茭白、小白菜、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或白酒、白蒜头等)。民间认为,吃“五黄六白”能辟邪解毒。

 

四、端午和毛脚女婿

在宁波旧俗中,有对象的男青年要在端午挑端午担送女方家。端午一大早,生头女婿向未来丈人进贡,两条大黄鱼、一只戆大鹅是必不可少的,鹅在路上越遇到陌生人就越得欢,称戆戆鹅,后来就有了呆大女婿一说。而在城里,未过门的毛脚女婿端午也要提包头送节,大黄鱼、大红袍(时鲜枇杷)、白酒、火腿之类,宁波人把这种送礼称作垫矮凳脚,意思是把未来的丈人丈母娘摆平。现在野生大黄鱼一鱼难求,在城区买活鹅也是难上加难,但是端午节女婿送礼的习俗,还是沿用至今。

 

五、“龙舟竞渡

宁波古属于越,是端午节龙舟竞渡发祥地之一,1976年在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过一件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这件文物证明,龙舟竞渡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在于越已盛行,如今的龙舟竞渡始于古代于越。宁波具有江河湖泊优势条件,如东钱湖、姚江、奉化江、甬江等,龙舟竞渡习俗一直风行。

羽人竞渡纹铜钺

《鄞县通志·文献志》记载有旧时鄞西集士港赛龙舟时万人空巷,观者如堵的盛况。1946年《时事公报》报道,该年鄞县的张斌桥、西门外,及鄞东鸬鹚桥各处港岸分别举行赛龙舟活动,观众人山人海,西门外竞赛龙舟时,因拥挤不堪,有观赛儿童失踪,警方恐人多滋事,中止了赛龙舟。同时,江东栎木庙赛龙舟会也热闹非凡,自张斌桥至卖席桥街等处,先巡游一周,接着龙船开赛,锣鼓喧天,笙歌遏云,船身亮丽,赛者穿红着绿,每船坐二十余人,各执一桨,骁勇非凡。沿岸万人翘首,人声鼎沸,极一时之盛。过去宁波还有在夜间的龙舟比赛。夜龙船上,张灯结彩,往来穿梭,水上水下,别具情趣。雕有龙头龙尾、长约二三丈的龙舟,十多人齐划,中间站着一俯一仰指挥者打锣,十余条龙船一起出发,老远就听到“锵咚咚,锵咚咚……”有节拍的锣鼓声,舟快如飞,从张斌桥到新河头,兜圈子夺红旗,得胜者可得好几埕老酒。


宁波市档案局、宁波市档案馆主办
宁波市档案馆信息技术处承办

地址:(正大门)宁波市海曙区解放北路69号
备案编号:浙ICP备05066881